李遠哲又來了!這此講的是一些基礎科學的學習還有到底要學什麼,收穫真不是簡單的多啊!
而且每次聽完與大師對談就有非常熱血的感覺!真是: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能感動我們的心!

先摘要一下吧:
會考試的人不見得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但是優秀的科學家通常都是會考試的(囧)。

某位美國老教授感嘆:七十年前的普化課本大約只有九十頁,今天的卻有近一千頁......其實很多東西都是近年來科學發展發現才加進去的......我們沒必要學的如此複雜。重點是掌握基礎的東西!

要做更深的研究,就必須對基礎的東西有更深的了解!(像是物化或是量化,喔不~~~~~~~~~~)

多自己利用時間,做自己的主人,走自己的路。如果你認為這門課你自己學就可以學的很好,或是已經很了解透徹了,那可以利用這時間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打球、音樂等等)。那可以不用去上(痾,目前好像都做不到XD)。

藝術這東西跟科學是不衝突的,她啟發了創造力!

對求知要一直保持熱誠,平常就要多找資料或閱讀、自習。(十皿十,找回最初的理想來!)

不要一口氣就想學很多東西,有些東西是要用的時候在去學、看書就可以。(一週內學會機械工程作圖機標示也很屌的!)

另物我還請教了:那要怎樣知道哪些東西算是基礎,或是有什麼例子可以參考?物化、有機等等。答案是:物化、熱力學、量子化學都很重要(囧)。有機對於要走生化方面是很重要的(嗯)。其他的東西可以跟導師討論(有機會的話一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renz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