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真的要趁還在就學階段多接觸一些知識、多學習一些語言。
相異樣本越多,組合的情況就越多種。
有時候在想到複數平面、黎曼流形等玩意兒他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是不會碰到,但是卻可以幫助我們高等物理的問題解決。
想到QED(量子電動力學=拉丁文“因此得證”縮寫)這種能夠玩解釋基本粒子交互作用的東西是需要用到高深的數學計算,就覺得那些物理學家如Feynman、Dyson、朝永振一郎實在是太屌了。


不過目前我還是先把微方根向量分析弄好就不錯了。
下學期還要挑戰雙外語,感覺還蠻不錯的。希望德文可以加簽上(人怎麼那麼多啊@@)

http://www.myoops.org/twocw/
還有昨天跑去逛了一下MIT的開放式課程當作是複習普物,結果發現目前學內容的還真是有國際化到!不過他們的物理用書居然有包括我們電磁學才介紹到的東西Poison eq.,還蠻屌的!真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的課本不是用這種(現在看都覺得Holiday、Serway都還蠻淺的XD)。

然後發現化學的地方大同小異,不過不知道他們用的課本是什麼。有專門講熱力學與動力學的課,恩,暑假可以來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renz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